工业催化剂的合理使用
工业催化剂的失活很大程度与其使用条件有关。优良的催化性能是催化剂使用的基础,而良好的使用条件是催化剂质量体现的保证,对催化工程技术而言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目前,就国产催化剂质量总体而言,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催化剂技术使用水平不高则更加突出。从表121中国历年化肥催化剂平均单耗来看,无论是一氧化碳高 (中)变催化剂,还是氨合成催化剂、甲醇合成催化剂和硫酸生产用催化剂目前的平均单耗已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有明显下降,说明中国的工业催化剂使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有人曾较系统地跟踪剖析过中国不同气源,不同地区大、中、小型厂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和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工业失活催化剂样品后得出结论:工业催化剂的失活绝大部分是由于工艺和操作不当引起的,真正由于催化剂质量不好而引起的失活很少。在工业生产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某种型号的催化剂在一些工厂用得很好,但是在另外一些工厂却使用失败了。这里就存在催化剂合理使用问题。工业催化剂的合理使用问题十分复杂,实际上这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边缘科学。它涉及到催化剂的开发研制、催化剂生产工艺的选择、催化剂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工艺的实施和多种设备的使用及催化剂操作的最佳化等。往往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正常地发挥作用。在国外一些先进国家中,催化剂的开发研究 (包括必要的基础研究)、催化剂生产工艺研究和改进、催化剂反应器研究与设计、催化剂的使用条件研究、催化剂售后技术服务等形成连锁体制,各环节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而中国工业催化剂行业的技术力量配制却十分不合理。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各个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但他们对中国目前催化剂生产工艺和催化剂在工业中各种使用工艺不熟悉。催化剂生产厂家将开发研制的新催化剂制备工艺从研制单位购买回来进行生产,还负责催化剂产品的售后服务,但他们对产品开发的背景和性能了解不深,也无法将使用中反馈的信息用于产品性能的改进。而催化剂反应器的研制和设计也往往独立于催化剂生产体系之外。因此在催化工程中不乏有催化剂与催化工艺及反应器不相匹配的现象存在,使催化剂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本征活性甚至过早地结束了它们的使用寿命,既影响了催化剂用户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