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脱硝催化剂大规模产业化
企业创新案例
仅仅通过3年的时间,我公司自主研究开发出的SCR催化剂项目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今年前7个月,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这一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谏壁电厂、沙市电厂、兰州电厂、临汾电厂、北京高井电厂等,打破了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CR)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生产技术被欧美日发达国家所垄断的局面,带动了我国烟气脱硝技术与产业的整体发展。”我公司总经理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烟气脱硝催化剂适用于燃煤、燃气、燃油等电厂的脱硝系统,产品形式为蜂窝式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CR)技术是解决全球大气氮氧化物污染的最有效最前沿技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氨、尿素等还原剂的作用,将烟气中的有害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成洁净无害的氮气和水,实现达标排放,其脱硝效率氮氧化物脱除率可达90%以上,而脱硝催化剂是实施这项技术的关键和核心部分。其成本约占脱硝总成本的40%,是烟气脱硝的控制因素。因此,采用CCIC蜂窝催化剂技术的生产厂商销售额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生产技术,也是最为成熟先进的技术。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SCR)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生产技术,一直被欧美日发达国家所垄断,制约了国内烟气脱硝产业发展。
我公司是一家成立较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年前,为了更好地服务电力环保产业的需求,公司与日本日挥触媒化成株式会社签订了SCR催化剂生产技术引进合同。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催化剂生产遇到了对国内烟气条件的适应性难题。“这是由于国外的催化剂主要是针对国外的煤种进行设计开发的,对中国煤种的适应性比较差,由于中国电厂煤质复杂,烟气条件特殊,国外催化剂产品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电厂高含尘、高SO2、高CaO含量的烟气条件。同时,中国的煤质地区差异较大,复杂多变。若完全照搬国外的催化剂配方,自然就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如何使催化剂能够适应中国煤质和烟气条件成为公司最迫切解决的难题。我公司决心在引进成套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来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此,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中心和SCR气动流场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催化剂性能实验室、磨损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并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一些关键技术、工艺以及产业化环节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结合清华大学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出适用于国内烟气条件的脱硝蜂窝状SCR催化剂,是国内唯一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使国内脱硝成本大幅下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7项。